是的,王思聰吐槽《封神》的惡語,正在毀掉中國電影的想象力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文|洲洲互娛
編輯|洲洲互娛
隨著《封神》第一部在國內的熱映,不少觀眾被電影里精彩絕倫的場景和特效所震撼。
不禁讓人感嘆,中國電影的發展如此之快。
“十年磨一劍”的烏爾善導演,也用誠意打動了觀眾。
以《封神榜》為原型的系列電影,之前的票房慘淡。
甚至一度被評價為最容易出爛片的系列。
但導演還是憑借自己幾十年的功底,讓大家感受了上古神話的魅力和獨屬于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這部電影的成功上映,可以說是艱難險阻。
上映前,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才過審。
上映后,更是受到了多方資本的抵制。
一、烏爾善:十年只拍一部電影
《封神》第一部上映的時候,幾乎沒有人看好這部電影。
畢竟在這部《封神》之前,已經有了《春秋封神》《封神戰紀》等多部爛片。
大家對《封神榜》這部作品的電影改編,已經失去了信心。
這部電影雖然是著名導演烏爾善指導,但在路演的時候也是一片叫衰。
對于一個導演來說,提高觀眾的口碑或許不難,但改變觀眾的固有印象卻是難于登天。
觀眾從邁入電影院就開始拒絕的話,那么很難用作品再去證明什么。
而這個題材也因為被荼毒太多次,導致觀眾根本不敢輕易嘗試。
加之電影票價略高,在國產電影中,這部電影的價格都是可以登頂的程度。
無論導演和制作人員如何渲染這部電影制作過程有多用心,去到影院的觀眾也寥寥無幾。
制作成本高達30億的《封神》第一部,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烏爾善導演說:“這部電影如果虧了,我要用下半輩子來還債?!?/strong>
對于他來說,為了拍這部電影賭上了自己的后半生。
講好中國故事是他的夙愿。
他不解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為什么就是沒人拍出來呢?
他不服氣,于是早早就開始準備《封神》這部電影。
幾年的劇本創作,十年的實景創作,終于將中國神話成功的搬上了大銀幕。
烏爾善說:“這部電影的制作成本都是實打實的,我們的每一分錢都花在了電影制作上?!?/p>
每一場路演,一眾演員都拿出真心向觀眾們介紹電影的細節。
伴隨著電影片段在短視頻網絡的爆紅,越來越多觀眾選擇走進電影院。
電影中最吸引人的除了這個神話故事本身,一眾新人演員們也受到了觀眾們的關注。
“妲己”扮演者娜然,被烏爾善導演秘密訓練了五年。
五年時間,她從一個外國人成長為古風韻味十足的“妲己娘娘”。
還有近期爆紅的于適,放棄其他機會,專心投入《封神》第一部的訓練中。
五年時間精通馬術、騎術,武打鏡頭一氣呵成。
而他的堅持顯然是正確的的,一部電影讓他人氣迅速飆升。
現在的他,已經受邀參加了各類商業活動,可以說是前途一片光明。
二、人在家中坐,“臟水”從天上來
就在電影如火如荼的播出的時候,令人不解的事情發生了。
不少觀眾表示,自己明明買的是《封神》的電影票,但是得到的卻是另一部電影的電影票。
而且電影院票務員對此不置一詞。
于是有的的觀眾將自己遇到的“換票”事跡發到網上。
這個時候才發現,原來很多人都遇到了這種情況。
而這種情況,顯而易見就是之前被抵制過的“偽造票房”。
所謂“偽造票房”就是說將A電影賣出的票錢記在B電影上。
這種行為是很明顯的“資本爭利”。
誰能控制“換票”的行為呢?
顯然是各大影院的背后出資人。
出資人賺錢了,電影院才能賺錢。
把票換給誰了,就說明資本站在哪一邊。
顯然資本并不站在《封神》這一邊。
上一次遇到此類情況的是《戰狼2》。
《戰狼2》的爆火是誰都沒想到的。
而它也因為動了資本的蛋糕,被“暗箱操作”。
明明是自己電影創造的票房,卻被安在了其他電影頭上。
這種“換票”行為多次出現。
對于電影院來說,不會有任何損失。
但對于電影來說,意味著投資回報的減少。
而這樣的情況是不利于導演和演員的發展的。
對此現象《封神》制片方表示,歡迎大家的舉報。
并表示對于涉事的影院今后不會再合作。
此聲明一發,大家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動了這么多人的“蛋糕”。
三、“國民老公”王思聰也出來站隊
隨著《封神》的熱映,越來越多人的丑惡嘴臉被暴露。
自己淋雨了就要把別人的傘撕破。
連王思聰都出來“站隊”了。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思聰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布對《封神》電影的批評。
他說:“這就是一部大爛片,簡直是侮辱觀眾的智商?!?/span>
他的這則動態下面有人附和,也有人反駁。
看過的觀眾都表示,這部電影已經很還原歷史了。
為什么“國民老公”王思聰對這個電影做出這樣低的評價呢?
究其原因是資本斗爭。
觀眾們看到的是《封神》的艱難過審,看不到的是背后復雜的資本運作。
對于資本來說,更好掌握的電影制片方,才是投資的首選。
顯然十年磨一劍的《封神》并不是。
從電影選角到拍攝周期,這部電影幾乎每一步都踩在了資本的雷點上。
如此大制作的電影,原本應該給資本更多操作的空間。
但烏爾善導演團隊非不。
他們將每一筆錢花在刀刃上,他們拒絕一切資本操縱的投資。
烏爾善敢于用新人,愿意投入時間成本。
更是做出讓新人演員培訓四五年的決定。
他的這一系列行為,對于資本來說都是避而遠之的。
懂一點金融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個投資回報率過于長了。
普通行業投資五六年,都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
更何況是影視圈這樣變數極大的行業。
誰又愿意去投資一般光是培訓就要好幾年的電影呢?
很多大企業和大資本方都沒有選擇投資《封神》第一部。
而其中就包含了萬達影業。
而這就是王思聰抨擊《封神》的根本原因。
自家公司沒有從中獲利,他當然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去看這部電影。
而他作為公眾人物,自然想利用輿論的力量盡可能的讓大家不要去看《封神》第一部。
所謂“商戰”,其實原本就是這么的簡單粗暴。
無憑無據也能夠輕易的影響輿論的走向。
這一點,曾經開過娛樂公司的王思聰自然明白。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近幾年,萬達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
在《封神》同一時期投資的《熱烈》《長安十萬里》,票房也都不盡如人意。
投資的沒有爆,沒投資的卻迅速爆紅。
或許這樣的現實需要王思聰去消化。
但更重要的是且行且珍惜。
隨便在網上引戰的行為,顯然是不妥的。
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傳遞正能量的思想。
四、打不死的只會更強大。
即使在播出前和播出后受到了這么多的爭議。
《封神》依舊得到了亮眼的成績。
成功打破了“封神系列”的魔咒。
伴隨著觀眾審美水平的變化,對于影視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
那種低級、辣眼睛的劇情,再也吸引不了觀眾的目光。
而資本也越來越難操控觀眾的喜好。
最好的例子就是近期才大結局的《我的人間煙火》。
這部劇的失敗,歸咎于制作團隊的每一個人。
他們對于劇情不深度思考,對于演員演技不細細打磨。
以為有流量就能出爆款。
最后換來的只有一片嘲笑聲。
而楊洋不僅沒有憑借這部作品為自己的演藝生涯鍍金。
反而狠狠打臉,將“油膩小生”名號坐實。
女主角王楚然也被觀眾們抵制,一些黑料也被深扒。
糊弄觀眾必定會遭到反噬。
而真正對得起觀眾的作品,不會被觀眾們忽視。
成功的作品總是有一個共同點:注重細節。
縱使遇到千般萬般的困難,《封神》第一部也還是頑強的熱映。
觀眾們表示:“電影我們負責搞定,導演趕緊把二三部拍出來?!?/span>
可見不管是“換票”風波,還是“大咖抵制”,都阻擋不了觀眾們的熱情。
截止目前《封神》第一部的預計票房已經達到了23億。
這樣的成績,對于一個神話類型的電影來說,是前無古人的存在了。
而這一次的成功是烏爾善導演“賭”贏了的結果。
他還是愿意相信觀眾的審美,相信這部電影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可。
如果能夠達到這個成績,電影的制作方自然是能夠大賺一筆。
而對于烏爾善導演來說,籌備后面兩部的資金也變得簡單。
而這樣的結局《封神》的制作團隊配得上。
其實中國的神話故事,本就值得這樣的熱度。
之前一直沒有爆火是因為沒有好的演員,好的制片。
所有人都太想炫技了,反而講不好故事。
但烏爾善導演的這部作品,成功地將《封神榜》這個大IP領到了臺前。
讓觀眾們得以看見如此優秀的中國神話故事。
而這樣的好制作、好題材,也值得觀眾們的支持。
是的,王思聰吐槽《封神》的惡語,正在毀掉中國電影的想象力